|
璧山区人民医院开展神经外科介入手术 |
本报日前从市卫生计生委获悉,近年来,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的战略部署,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卫生计生等部门高度重视区县医院能力建设和医疗服务质量安全提升,在业务用房、设施设备等硬件条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医疗质量管理和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等方面加大投入,群众就医获得感逐步增强,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区县”,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
区县级医院建设稳步推进
据市卫生计生委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区县级医院建设,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8.1亿元(其中各级政府投入16.9亿元)。投入专项资金8459万元,开展临床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建设、适宜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培训。
从2015年起,我市连续3年时间在全市医疗卫生系统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主要针对群众反映就医感受最强烈的11个方面,积极推进预约挂号、日间手术、优质护理、分级诊疗等37项便民惠民措施。配合“夯实医疗质量基础行动”、“行风建设行动”和“大型医院巡查活动”3项专项活动,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业作风建设水平和群众就医获得感。
区县级医疗体系基本建成
通过加大投入、充实内涵、综合施策,我市功能完备的区县级医疗体系基本建成。
近年来,我市新增区县三级甲等综合医院8家,目前全市三级甲等医院总数达到34家,实现了二级甲等医院在30万以上人口区县全覆盖。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面积294.7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价值18.42亿元,同比增长25.09%。
同时,市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向区县级倾斜,区县级重点专科数量占全市专科总量81.08%,区县综合医院新建成市级临床重点专科78个、特色专科94个,市级科研项目增至178项,项目覆盖了区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区县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实施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预约诊疗服务已实现全覆盖,医院优质护理开展率达100%。
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区县”
日前,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全国30个省(直辖市)县级人民医院服务能力调查报告,我市区县级人民医院多项核心医疗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出入院诊断符合率达96.7%、术前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6.6%,平均病种收治数达2261种、微创手术量占比率超过41%、电子病历应用等级5级占比率达36%,部分指标还明显高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满足县域内居民医疗服务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即日起,本报将联合市卫生计生委开设“健康中国·重庆榜样”专栏进行系列专题报道,发现我市群众就医“大病不出区县”的变迁,解读区县医院能力建设给群众带来的健康福祉。 马太超